二维码支付标准出台 扫码支付更安全

近年来,继移动搜索、手机浏览器后,二维码正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入口。二维码扫码支付,除了抢占用户的搜索入口,还可以打通线上线下,最大限度地将用户的购买欲转化成购买力。但随着二维码应用的不断普及,各开发企业和应用商家在二维码支付领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解决备受关注的二维码应用安全问题,有利于促进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12月12日,中国银联正式发布了二维码支付标准,该标准对二维码类别、编码方式、生成规则、识读设备等作出详细规定。该标准的出台实施,使消费者的扫码支付环境更加安全。

确立二维码支付地位

二维码支付虽然便捷,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2014年3月,央行发函叫停了支付宝和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当时,央行在公函中称,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由于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但由于二维码支付无论对商户还是消费者都非常便捷,扫码支付的方式已被大家广泛接受,因此,央行发文两年多来,条码支付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越来越普及,一些银行也开发了自己的扫码支付产品。

2016年8月,由央行主管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将二维码支付定位为“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的有益补充”,并规定了交易验证安全等级和限额。这是央行2014年3月叫停二维码支付后,首次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银行系支付产品亮相

今年下半年以来,一些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商场、超市扫码付款时,除了支付宝和微信,还多了银行二维码这项选择。今年7月,工商银行对外宣布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随后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纷纷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农业银行和平安银行的二维码支付产品可能将在2017年正式上线。在建设银行手机银行App中,“龙支付”位于屏幕左上角,十分醒目。据了解,“龙支付”支持个人用户绑定任何一家银行的借记卡,它具有建行钱包、二维码支付、二维码取款、云闪付、AA收款等多种功能。对于商户而言,“龙支付”具有二维码收款、交易查询和对账功能。

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相比,银行系二维码产品的功能毫不逊色。大型银行技术力量强大,二维码支付产品大多是自己研发。而中小银行的二维码产品大多外包给第三方技术服务商研发。银联二维码支付的特色之一是其后台账户仍基于实体银行卡账户,因此不存在因资金沉淀在虚拟账户而引发的金融风险。

目前,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二维码支付领域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银行系产品的加入,固然有一定的安全优势,但要赢得市场份额,还取决于商户和消费者的选择。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推行二维码支付面临着一些难题,比如线下成本太高,一般要依赖第三方支付机构甚至银联等传统机构;此外,银行客户端的用户黏性不足,市场接受度会受一定影响。

新标准让扫码更安全

为统一银行系二维码支付标准,满足消费者跨行消费的需求,中国银联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希望为银联卡持卡人用卡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该标准的发布是银联联合成员机构推广与应用二维码支付的第一步,后续还将陆续发布配套的业务规则和产品方案等。银联此次推出的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安全规范》从安全方面对二维码受理设备、手机客户端、后台系统等提出了具体安全要求,确保支付过程中账户信息及支付资金的安全性,对下一步银联及银行设计和开发二维码产品提供了与安全相关的标准依据;《应用规范》定义了二维码支付的应用场景和基于数字签名的安全机制,提出了适用于金融支付的二维码应用数据元,对下一步银联及银行设计和开发二维码产品中的二维码编码方案提供了可参照的标准依据。

该标准遵循现有银行卡支付的四方模式(卡组织、发卡行、收单行、商户),以支付安全为底线,确保持卡人账户、资金等关键要素的安全,在相同场景下技术模式统一,可以互联互通;此外还兼容相关国际标准,预留技术扩展性,未来可通过扩展实现对二维码支付相关国际标准的兼容,确保今后境内和境外二维码支付业务的跨境互联互通。中国银联后续将陆续发布配套的业务规则和产品方案等,搭好平台,做好服务,联合商业银行以及其他成员机构,共同为持卡人提供更多低成本、安全、便捷的支付选择。

业内人士指出,在传统模式下,从广告显示到购物消费需要多次跳转,而二维码技术将用户更多碎片化时间和互动、购买、支付结合起来,能够最大限度地把用户的购买欲转化成购买力。因此,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二维码在金融、物流、交通、军事、医疗和商业各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未来在商业信息化、移动营销、移动商务 (移动支付、电子票务、移动社交)等领域还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