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技术能力已跻身世界前列,在国际上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原创水平的科技成果。与此同时,我国产业界在核心技术及关键器件生产、网络部署及应用、知识产权积累方面也进行了积极部署,包括国科量子、科大国盾等在内的中科院系背景的科研团队和企业成为中流砥柱。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了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这是继先前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之后,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的空间量子物理研究另外两项重大突破。

此次圆满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使得安全通信速率比传统技术提升万亿亿倍,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础,并向空间尺度的量子物理和量子引力的实验探索迈出了第一步。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据悉,两项成果已经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2017年8月30日,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项目通过总技术验收,干线全长2000余公里,连接北京、济南、合肥、上海等城市的量子城域网,完成了金融、政务领域的远程或同城数据灾备系统、金融机构数据采集系统等应用示范。

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活动现场,“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也表示,目前中国量子通信技术领先国际相关技术水平5年,并将在未来10到15年持续保持领先。

在量子通信产业化、工程化、商业化上,随着“墨子号”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的顺利贯通,标志着我国在量子保密通信的科研和工程化、产业化等方面都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