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力推“互联网+”制造 抢占全球竞合制高点

    当前,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高端制造领域出现向发达国家“逆转移”的态势。同时,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则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抢占加工制造业的份额,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为此,我国也出台政策,大力推动“互联网+”制造创新发展,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制造成为国际竞合制高点

  当前,从德国、美国的最新动态来看,“互联网+”制造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已经成为未来新工业革命的战略高地,国际竞合将加剧。各国将以本国主导的参考架构为核心,重点推进新技术、融合技术领域标准实施,并加快向国际标准化组织输出标准。

  德国在“工业4.0实施战略”中,将推进标准化和参考架构排在八项行动首位。2013年初,德国发布《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v1.0》, 2016年,发布《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v2.0》。各国推进多边与跨组织合作,强化国际话语权。机构层面上,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与德国工业4.0平台在“互联网+”制造标准方面已开始深度合作。同时,德国积极参与并主导国际标准化组织,极力争取标准输出。美国、中国也将加快标准国际化步伐。

  为了保持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奥巴马政府于2009年大力推行“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公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年之后,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发布的《捕捉美国先进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加速美国先进制造业》与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颁布的《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战略计划》被称为“美国先进制造三部曲”。奥巴马政府综合运用创新、投资、财税、贸易等政策手段,优化制造业发展的技术、劳动、人才、市场等要素条件和环境,美国先进制造取得一定成效。首先,创新驱动特征更加突出。先进制造是美国研发强度最高的领域。其次,企业展现出强大领导力。另外,制造业出现回流。

  我国大力推动构建“互联网+”制造新生态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这充分肯定了“互联网+”制造的战略地位。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等文件,无不将“互联网+”制造摆到关系制造强国的战略层面。工信部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并联合其他部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我国“互联网+”制造已取得初步进展,但仍需持续推动

  一、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加快推进。2014年12月,成立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2015年12月,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作为智能制造相关标准的国家顶层设计。2017年3月,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下达〈智能制造对象标识要求〉等国家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

  二、智能制造水平扎实提升。工信部提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启动81个试验验证项目研究。以实现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的智能化为突破口,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为切入点,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工信部初步摸底,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进一步深化。我国互联网已广泛融入研发设计各环节,关键产品和装备智能化步伐加快,2016年我国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61.8%,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38.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33.3% 。一批基于新应用、新模式的融合发展新业态加快涌现,做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顶层设计。

  四、服务型制造有效推动。通过工信部部署的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启动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引导制造业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转变。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创建为抓手,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和水平。引导和支持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加快发展。

  五、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初步呈现。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已有几百个成员。2016年9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审核通过8个测试床,14个应用案例。初步构建了基于技术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如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面向关键技术产业化,形成地区级共性技术创新生态;基于平台化产品的产业生态,如航天云网等多个平台产品涌现,促进产业资源共享和能力协同。基于跨界合作的应用生态,如中国电信与潍柴等跨界合作,加快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应用。

  在政策指引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正在向“中国品牌转变”。我国制造业已基本具备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资源和条件基础,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总体特征是大而不强,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仍未根本扭转,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因此,需继续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快速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